戴永年院士于1958年開始在昆明理工大學研究鉛錫合金真空蒸餾精煉,研制出內熱式多級連續真空蒸餾爐,1979年就推廣到全國的煉錫廠和一些防護鉛板廠使用,至1998年已在9個省約25個單位應用并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各工廠主要采用真空蒸餾方法處理焊錫,原料成分比較穩定,含鉛量在30%左右,處理后的產品含鉛量在2 X10-2左右,設備日處理5t左右。因此,昆明理工大學真空冶金國家工程實驗室在有色金屬真空蒸餾分離提純方面有自己的科研、技術及人員優勢,但隨著世界各種產品“無鉛化”要求的提高和廢舊有色金屬二次資源的增加,鉛錫合金真空蒸餾工藝面臨著新的挑戰:
(1)、處理范圍要擴展:回收的鉛錫合金成分不穩定,鉛含量在10%-90%之間,只能根據鉛含量高低大致分為高鉛物料((Pb>40%)、高錫物料(Pb<10%)以及中間物料(Pb10%-40%),這就要求真空爐不能像以前那樣只處理單一成分的物料,而必須能夠處理全成分范圍的鉛錫合金;
(2)、除鉛能力要提高:原真空蒸餾工藝得到粗錫中鉛含量太高(2X10-2),錫中鉛含量需降至0.01%(10-4)以下,實現無鉛化處理:
(3)、處理能力要增加:老式真空爐日處理能力只有5t,設備處理能力需要增大;
(4)、能耗要降低:目前云南錫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真空爐處理鉛錫合金電耗為700-900kWh/t,甚至達到1000kWh/t,能耗較高,進一步降低真空爐的能耗才能使真空蒸餾工藝在冶金行業保持強勁的生命力;